期刊简介
《局解手术学杂志》是局部解剖学与临床手术学相结合的杂志。办刊宗旨是传播解剖学和外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实用技术,为解剖学和外科学学者提供局部解剖学、应用解剖学、断层解剖学及临床各手术学科的学术交流平台,着重反映局部解剖学与手术学的科研教学成果、临床经验、新技术和新方法,促进解剖学和外科学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
《局解手术学杂志》是适应解剖学、外科学迅速发展而创办的特色刊物,是报道局部解剖与手术学内涵联系的学术性杂志。本刊不仅包括局部解剖学、应用解剖学、断面解剖学,而且还涉及临床各手术学科的领域,其学术范围宽、覆盖面广。杂志着重介绍局部解剖与手术学的科研成果、临床经验、新技术和新方法,促进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指导和提高专业的学术水平和技术能力。杂志办刊十七年来在医学界,尤其在解剖学界和外科学界深入人心,影响很大,备受读者青睐,有力地促进了本专业领域的学术交流、医疗技术的提高和中青年教师、临床医师的培养和成长。在知识经济和科技创新时代,当好先进知识和技术传播舆论工具与喉舌作用,促进医学的发展。使更多的院校、医疗单位、广大医务人员,可以从本刊获得新知识和技术,接受新信息,提高充实自己,为医学科学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更大贡献。
主管单位: 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重庆市解剖学会,第三军医大学
出版部门: 《局解手术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2-5042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50-1162/R
邮发代号: 78-161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92
出版地区 重庆
出版地区 重庆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局解手术学杂志
- 主管单位: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重庆市解剖学会,第三军医大学
- 国际刊号:1672-5042
- 国内刊号:50-1162/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急诊手术治疗梗阻性左半结肠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比较分析左半结肠全切除术与次全切除术治疗梗阻性左半结肠癌的临床疗效情况.方法临床收集梗阻性左半结肠癌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字方法分成2组,每组43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均采用近端结肠全切、回肠-结直肠吻合的手术方式,研究组采用结肠次全切除术治疗,治疗后比较分析上述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方面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研究组在切口感染率、肺部......
作者:艾克拜;沈文来;柯海文 刊期: 2012- 05
-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在防治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分析
目的对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预防和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方法对30例经检查确诊为脑卒中患者,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剥离颈动脉斑块.结果30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脑缺血症状有明显改善,围手术期内未出现死亡及脑卒中事件.随访6~24个月未出现脑卒中,未出现严重并发症,且病人的生活质量有明显改善.结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对预防和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王晨;张学军;罗军;黄桂林;刘江文;夏军强 刊期: 2012- 05
-
Glevic抑制ICCs功能对ATP诱导大鼠盆神经放电的影响
目的探讨Glevic抑制ICCS功能对ATP诱导大鼠盆神经传入电活动的影响.方法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ATP组和Glevic组.ATP组通过膀胱内灌注ATP诱发盆神经放电评估ATP介导的膀胱感觉功能,Glevic组则通过Glevic预处理抑制膀胱ICCs功能后,重复ATP组实验.结果两组大鼠给药前膀胱灌注生理盐水均可诱发盆神经进行性增强的簇状放电.膀胱内灌注20mmol/LATP可诱发大鼠盆神经放......
作者:方强;杨景;潘进洪;李为兵;封建立;宋波 刊期: 2012- 05
-
胃肠减压在腹部手术中的佳应用时机探讨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患者胃管留置的佳方法及时机,为临床高效性护理提供借鉴.方法临床收集210例行腹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70例,其中A组在手术前30min未麻醉时置入胃管,B组在麻醉后置入胃管,前两组均为徒手置入,而C组在麻醉后喉镜直视下置入胃管.之后比较3组患者的相关反应情况、一次性成功率及置管时间等.结果A组患者置管时与置管后2min的收缩压、舒展张压、心率及心脏耗氧率同置管前相比均具有......
作者:代雨欣;刘丹;陈莉 刊期: 2012- 05
-
内镜联合选择性环氧合酶2抑制剂治疗食管粘膜不典型性增生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究内镜联合选择性环氧合酶2抑制剂治疗食管粘膜不典型性增生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收集临床食管粘膜不典型性增生患者63例,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30例单纯采用内镜治疗,研究组33例在内镜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选择性环氧合酶2抑制剂;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病灶情况、临床症状改善程度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经过12个月的随访,研究组治疗好转率达到75.76%,血清中的VEGF含量也得......
作者:邓国星;李荣萍;云辉;朱霖;唐浩 刊期: 2012- 05
-
手法复位加石膏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联合石膏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11月至2011年11月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128名,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4名.两组入院后均予行相关检查,明确诊断后给予手法复位,其中试验组加用石膏固定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等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试验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的总体有效率、优等愈合率和差等愈合率分别为:96.87%、84.38......
作者:姜光财;王忠平 刊期: 2012- 05
-
兔肝VX2移植瘤模型中血清和转移肿瘤组织S100A6蛋白表达的动态变化
目的探讨兔肝VX2移植瘤模型建立和肿瘤发展过程中血清及瘤组织S100A6蛋白表达的动态变化,为阐明其在肿瘤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积累实验依据.方法建立兔肝VX2移植瘤模型,观察期自接种第7天至第29天.ELISA法检测血清中S100A6的水平,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中S100A6的表达.结果大体和病理检查证实模型建立成功,成功率为100%(49/49).ELISA检测发现,对照组的血清S100A6均......
作者:马闻;游莉;张奕;王胜;李星星;徐兰兰;郭元元;周兰 刊期: 2012- 05
-
腰骶椎隐性脊柱裂女性不孕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腰骶椎隐性脊柱裂与女性不孕症的关系.方法连续收集本院2009年7月至2012年4月2341例经临床证实女性不孕症患者,其中伴发隐性脊柱裂者1242例,年龄(32±9)岁,并将伴发隐性脊柱裂的患者按照原、继发不孕分为两组,回顾性对比分析两组的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超声卵泡监测、激素检查、抗体检测及临床病史差异.另外选取439例经临床证实女性不孕症患者,子宫输卵管造影排除隐性脊柱裂者作为对照组.......
作者:张笑春;屈清华;季冰;黎海涛;陈伟;蔡萍;王健 刊期: 2012- 05
-
股前皮神经痛的诊断与治疗的局部解剖学基础
目的介绍对股前皮神经痛诊治的经验.方法收集我院门诊2001年10月至2009年9月间在软组织病痛患者中诊断为股前皮神经痛者67例,采用强的松龙25mg加2%利多卡因5mL和生理盐水5mL注射至神经穿出股前部阔筋膜处的方法治疗.结果所有病例皆在注射后10min内止痛.麻药作用后多数表现较轻度疼痛.50例1周后痊愈,10例经第二次注射后痊愈,6例经第三次注射后痊愈.1例经6次注射后仅有改善.结论股前皮......
作者:程琰;许凤琴;苑继承;樊永卫;金绍岐 刊期: 2012- 05
-
用小鼠和犬检测维生素C对缺氧复合NaCN中毒的干预作用
目的探讨维生素C对缺氧复合氰化钠(NaCN)中毒的干预效果.方法实验分两部分,NaCN毒性测定采用小鼠为实验对象,自制小型缺氧箱,用N2/O2混合气体置换法制备缺氧模型.在常氧环境和缺氧环境下分别给予腹腔注射0、6.0、7.5、9.0、10.5、12.0mg/kg剂量的NaCN,维生素C干预组在注射NaCN后立刻注射维生素C300mg/kg,观察24h并记录动物死亡数.心脏功能检测以犬为对象,动物......
作者:盛蓉;蔡颖;何悦;邓有才;董兆君 刊期: 2012- 05
动态资讯
- 1 强化急救意识 提高护士的急救技能
- 2 下肢深静脉血栓非手术治疗体会
- 3 腹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 4 金属支架植入术治疗恶性肠梗阻进展
- 5 现代医疗手术设备的管理
- 6 OVA特异性免疫治疗对哮喘小鼠IL-23/Th17轴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 7 37例剖宫产近期并发症临床分析
- 8 69例产后出血的护理体会
- 9 四川正常(牙合)成人X线头影测量研究Ⅱ
- 10 载脂蛋白E和血脂水平检测用于早期脑梗死的临床诊断
- 11 血管活性肠肽在人颅脑损伤伴骨折中的表达及意义
- 12 唇腭裂婴儿的护理体会
- 13 前路经皮中空螺钉治疗ⅡB 型齿状突骨折虚拟手术的仿真设计
- 14 同步放疗联合奈达铂、紫杉醇治疗宫颈癌的临床分析
- 15 外科治疗52例消化性溃疡的临床分析
- 16 临床麻醉学实习教学特点
- 17 多媒体课件在局解手术学教学中的应用
- 18 股部软组织伤的病因和治疗
- 19 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临床分析
- 20 经皮椎体强化扩张器的临床应用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