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局解手术学杂志》是局部解剖学与临床手术学相结合的杂志。办刊宗旨是传播解剖学和外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实用技术,为解剖学和外科学学者提供局部解剖学、应用解剖学、断层解剖学及临床各手术学科的学术交流平台,着重反映局部解剖学与手术学的科研教学成果、临床经验、新技术和新方法,促进解剖学和外科学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
《局解手术学杂志》是适应解剖学、外科学迅速发展而创办的特色刊物,是报道局部解剖与手术学内涵联系的学术性杂志。本刊不仅包括局部解剖学、应用解剖学、断面解剖学,而且还涉及临床各手术学科的领域,其学术范围宽、覆盖面广。杂志着重介绍局部解剖与手术学的科研成果、临床经验、新技术和新方法,促进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指导和提高专业的学术水平和技术能力。杂志办刊十七年来在医学界,尤其在解剖学界和外科学界深入人心,影响很大,备受读者青睐,有力地促进了本专业领域的学术交流、医疗技术的提高和中青年教师、临床医师的培养和成长。在知识经济和科技创新时代,当好先进知识和技术传播舆论工具与喉舌作用,促进医学的发展。使更多的院校、医疗单位、广大医务人员,可以从本刊获得新知识和技术,接受新信息,提高充实自己,为医学科学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更大贡献。
Circulation:健康的睡眠评分与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呈负相关
时间:2024-12-03 15:56:44
《筑梦者之李开复忏悔录》记录了李开复在患淋巴癌、康复之后的生命历程。
李开复坦言,自己曾经把睡眠作为对时间的浪费。患病之前的他,总是想办法利用其他人还在睡觉的时候,来完成一些工作,以此来提醒和督促周围的人,抓紧时间去工作。
生病以后,才深深体会到,“生命重要,健康和生命是一样重要的”。
研究背景
健的睡眠方式对身体健康极为重要。心力衰竭影响着全世界2600万人,新证据表明,各种睡眠问题与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有关。
美国杜兰大学公共卫生与热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对40余万参与人员开展调查研究,随访时间超10年,以统计睡眠习惯与突发性心力衰竭风险的关系。新研究成果已于近日发表在了Circulation杂志上,题目为《Adherence to a Healthy Sleep Pattern and Incident Heart Failure: A Prospective Study of 408802 UK Biobank Participants》。
研究方法及结果
先前的研究建立并验证了一个健康睡眠模式,它包含了5种不同的睡眠行为,在两个独立的队列中证明与冠心病的低风险相关。
在本研究中,前瞻性地研究了5种健康的睡眠方式与心力衰竭风险之间的关系。
英国生物库招募年龄在37-73岁的参与者(502505名),排除基线时有心力衰竭和睡眠行为信息缺失的参与者,总计408802名参与者。
研究人员根据作息类型、睡眠时长、失眠、打鼾和白天极度困倦等因素对健康的睡眠方式进行综合评分。
睡眠时长被分为3组:短(<7小时/天)、推荐(7-8小时/天)和延长(>8小时/天)。
5种健康的睡眠因素被定义为:
(1)早起;
(2)睡眠时间7-8小时/天;
(3)从未/很少或有时出现失眠症状;
(4)不打鼾;
(5)白天没有过度嗜睡(“从不/很少”或“有时”)。
符合一项健康的睡眠方式得1分,不符合则为0分,即满分5分(睡眠方式健康),低0分。
研究人员通过构建三种模型,发现健康的睡眠评分与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呈负相关。
在包含调整因素多(包含年龄、种族、性别、饮酒量、吸烟状况、体育锻炼、久坐时间、糖尿病,高血压,抗高血压药、遗传风险等等)的模型3中,研究人员发现,与不健康(0-1分)睡眠方式的人相比,评分为2分、3分和4分的人,心力衰竭的风险分别降低了15%、28%和38%;而睡眠模式健康(5分)的人,心力衰竭的风险降低了42%。
此外,不同睡眠行为对心力衰竭风险的影响是相互独立的。早起、每天睡7-8小时、没有频繁的失眠、不打鼾和白天没有频繁嗜睡,分别可降低心力衰竭风险8%、12%、17%、3%和34%。
总结
该研究表明坚持健康的睡眠模式与较低的心脏衰竭风险相关,独立于传统的风险因素。研究结果强调了整体睡眠行为在预防心力衰竭方面的潜在重要性。
什么 “张朝阳4小时休息法”、“少睡一小时,人生多活1/24”……都是片面的工作休息观念,只有保持健康的睡眠方法,才可能减少包括心力衰竭在内的多种疾病发生风险。
最后,分享几条台湾辅仁大学心理系助理教授陈建铭在《给工作忙碌者的睡眠建议》一文中给朋友们的睡眠建议:
1.维持生物钟,固定作息时间。
2.规律运动。
3.睡前降低亮度,起床后照射日光。
4.睡前6小时勿饮用咖啡等刺激性饮品。
5.不以酒助眠。
6.谨慎使用安眠药。
7.每晚维持舒适的睡眠情境。